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,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,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,以達到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之目的。
一條河流堵塞不暢了,若不清除淤泥,它怎能發揮河流的功能?痧,就像河流裡的淤泥,能不清除嗎?清除淤泥要費力氣,刮痧也必然會傷一些些元氣。但是,刮痧後,氣血暢通,神清氣爽,各個細胞、組織、器官都得到足夠的滋養,新陳代謝提升了,元氣體力增加了,睡眠品質、消化力、免疫力、、、等等都提高了。和刮痧時所損失的一點點元氣相比,收穫是虧損的好幾十倍。
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,增加汗腺分泌,促進血液循環,對於高血壓、中暑、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。經常刮痧,可起到調整經氣,解除疲勞,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。刮痧採用平補平瀉手法(按壓力大、速度慢或按壓力適中、速度適中),每次刮拭時間30分鐘左右。
刮痧雖然好處多,但多少還是會傷一點元氣,所以孕婦、老年人和體弱氣虛的人,盡量少用刮痧法,建議找德術兼備的中醫師用藥清除體內的邪氣。刮痧好,但刮痧也講究善用工具和刮痧手法。在兼顧這兩個前提之下,有人刮痧容易出痧,有人刮不出痧來,原因何在?如果刮痧的部位皮下組織沒有阻塞物,那就刮不出痧來。但是有不少人的肩頸部位或手臂非常僵硬痠痛,按壓時有硬塊,而且疼痛不堪,但就是刮不出痧來。這是因為皮下組織沈澱的廢物多,阻塞嚴重,反應物硬實,需要多次刮痧後,反應物由硬變軟以後,才能刮出痧來。
刮痧的部位
1、刮腹部,能通便
長期便秘不但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,還會使機體吸收毒素。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,從左向右依次刮拭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有內髒下垂,應由下向上刮拭。
腹部取穴:(1)天樞穴:肚臍兩側兩個手指處;(2)關元穴:肚臍往下四個手指處;(3)氣海穴:肚臍往下一個手指處。
腹部刮痧手法 刮痧時最好仰臥,以肚臍為中心,按順時針方向用刮板進行刮拭按摩,力度均勻,不必過於用力,以腹部皮膚紅潤為度。然後採用角揉法按摩上述提到的天樞穴、關元穴和氣海穴。所謂角揉法,就是以刮痧板的厚邊棱角邊側為著力點或厚棱角側面為著力點,著力於有效穴位,施以旋轉回環的連續動作,帶動皮膚下面的組織搓揉活動,用力適中。
瘦腹效果 每天堅持一次,效果看得見。一般堅持刮痧三天至一周,便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。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,就能明顯感覺身體輕盈,腹部贅肉減少。
2、刮手腳,行氣通絡
女性經常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,中醫認為這主要和機體陽氣不足,或氣血運行不暢有關。建議,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,手掌發熱後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,從根部到指尖,每個方向刮5至10次,能行氣通絡。同理可運用於刮拭雙腳。
大腿外側、前側、後側→由上往下刮。小腿外側、前側、後側→由上往下刮。
大腿內側→由下往上刮。小腿內側→由下往上刮。
由上往下刮,能夠排毒洩氣,是為了將廢物導出,叫做瀉法。
由下往上刮,能夠補氣,能將廢物導至淋巴排除,叫逆刮法。
3、刮眼周,能明目
相信大家都做過眼保健操,對其中的幾個穴位也非常熟悉。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,能對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。先用刮痧梳點按睛明穴,然後以睛明穴為起點,外眼角為終點,分別從上眼眶和下眼眶兩個方向刮拭。能改善眼睛周圍的經絡氣血運行,緩解視疲勞、乾澀。
4、刮頸部,活血舒筋
頸肩不適是伏案工作者的「職業病」,刮痧可以活血舒筋,改善局部氣血淤滯的狀態。主要選擇三條路線,即後發際中點向大椎穴,以及後發際兩個外角上緣分別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。另外,感冒時刮拭這個部位還具有祛風解肌的效果。
5、刮胸骨,寬胸理氣
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勞累後,會有胸悶氣短的感覺,可用刮痧梳的單角自上而下緩慢刮拭下半段胸骨。這個位置上有八會穴中的「氣會」膻中穴,刺激這個穴位有寬胸理氣的作用。此外,愛打嗝的人也可以經常刮拭這個部位。
6、刮脅肋,疏肝解郁
焦慮、抑鬱、煩躁,長期的精神壓力會導致整個身體機能的紊亂。中醫認為,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於氣機的調暢,而肝髒能疏通氣機,因此能調節情志。由於人體兩側的脅肋主要有肝經分佈,刮拭這個區域能疏肝解郁,其中,重點是乳頭直線和第六肋間交點的期門穴。刮拭時,動作要慢,尋找並刮拭疼痛或結節的部位。
7、刮頭部,提神醒腦
頭部是全身陽經彙聚的地方。清晨起床後,用刮痧梳刮拭頭部,能振奮陽氣使人神清氣爽。方法是以頭頂的百會穴為中心,向四周呈放射狀刮拭,至頭皮有熱感。如果有疼痛點,可在此點上反復刮拭5至10次。
8、刮腳底,緩解失眠
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刮拭腳底,有助於促進睡眠,緩解頭痛。方法是先從腳掌到腳後跟方向全腳底刮拭,刮熱後再用刮痧板單角刮拭腳心中央的湧泉穴。
刮痧的頻率,兩次刮痧之間要相隔3~6天,而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,不宜在原處再次刮痧。
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,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,或每次都由內向外,不得來回刮動。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,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即止。
刮痧後務必注意的四點
1、刮痧使汗孔開泄,邪氣外排,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,故刮痧後飲溫水兩杯,休息一小時以上。
2、刮痧後不可吹電扇等有風的東西,以免邪風乘毛孔舒張入體。
3、刮痧後一定要避免風寒之邪侵襲,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,才能進行洗浴,一般約12小時左右。
4、對於某些複雜危重的病人,除用刮痧治療,更應配合其他諸如藥物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中醫刮痧禁忌證
1、白血病患者,血小板少者慎刮。
2、孕婦的腹部、腰骶部,婦女的乳頭禁刮。
3、下肢靜脈曲張,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,用輕手法。
4、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、腎功能衰竭者,肝硬化腹水患者,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。
5、凡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、損傷、炎癥都不宜用這種療法,大病初愈、重病、氣虛血虧及飽食、饑餓狀態下也不宜刮痧。
刮痧的禁忌癥:
1、有出血傾向的疾病要慎用。
2、新發生骨折的患者不宜刮痧。
3、原因不明的腫塊及惡性腫瘤部位禁刮。
4、婦女月經期下腹部慎刮,妊娠期下腹部禁刮
5、化膿性炎癥、滲液潰爛的局部皮膚表面,以及傳染性皮膚病的病變局部禁刮。